秋风送爽,却给血管带来了“压力”
告别了炎炎夏日,凉爽的秋风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惬意的季节更替背后,我们的脑血管却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昼夜温差急剧增大,气温与气压的波动如同无形的双手,悄然影响着人体的血管张力和血压水平,使得秋季成为了脑卒中(脑中风)、颅内动脉瘤破裂等脑血管疾病的“多事之秋”。神经外科专家提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份秋季护脑全攻略,请您务必收好!
一、 天凉好个秋,为何大脑很“受伤”?
1.温差波动,血管“压力”山大: 人体血管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秋季早晚凉,中午热,温差可达10℃以上。这种频繁的冷热交替会使血管时而收缩、时而扩张,调适能力不佳者便会导致血压波动不稳,增加了血管内壁的损伤风险,极易诱发脑出血或脑梗死。
2.气压变化,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秋季天气系统活跃,气压时常不稳。对于本就存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壁上的薄弱点,像个小气球)的患者来说,血压和气压的剧烈变化可能导致瘤体内压力骤增,大大提升了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这是致命的。
3.秋季干燥,血液更“粘稠”: 人们秋季饮水往往不及夏季,人体水分不足,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更容易形成血栓,引发脑梗死。
二、 谁是秋季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属于以下人群,请务必提高警惕:
1.“三高”患者: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它们会持续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自然下降,风险显著增加。
3.有家族史者: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脑血管病史或动脉瘤病史,自身患病风险会相对增高。
4.不良生活习惯者: 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的人群。
5.既往有卒中史或动脉瘤未治者: 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是再发的高危人群;已查出动脉瘤但未干预者,在天气变化时风险更高。
三、 关键时刻能救命!识别脑血管病的“预警信号”
1. 脑卒中(中风)的“中风120”口诀,一分钟快速识别:
“1”看——1张脸不对称: 让患者微笑,观察是否出现口角歪斜、面部不对称。
“2”查——2只手臂单侧无力: 让患者双臂平举10秒,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0”(聆)听——聆听语言不清: 让患者说一句简单的话,听是否出现言语模糊、表达困难或理解障碍。
【专家强调】 一旦发现任何一项异常,都应立即怀疑是脑卒中,并马上拨打120!
2.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霹雳样头痛”:
剧烈头痛: 患者常描述为“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最剧烈的头痛”,仿佛被闪电击中或头部要爆炸一样(霹雳样头痛)。
颈部僵硬和疼痛: 由于出血刺激脑膜,常伴有颈部僵硬、疼痛。
其他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专家强调】 出现这种特征的头痛,切勿以为是普通头痛而忍耐或自行服药,必须即刻呼叫急救车!
四、 防患于未然!秋季脑血管病“预防攻略”
注意保暖,避免骤冷骤热: 早晚出门添加衣物,尤其注意头部和颈部的保暖。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进入寒冷的室外,给身体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
严密监测,稳定血压: 高血压患者务必每天定时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切忌随意停药或减量。发现血压波动较大,及时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合理饮食,清淡为主: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秋季干燥,要主动多次饮水,稀释血液。
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避免在清晨过冷时进行剧烈运动,可选择中午或下午温度适宜时,进行散步、太极拳、体操等和缓的运动。
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避免大喜大悲等剧烈情绪波动,这些情绪会引起血压瞬间飙升,非常危险。保持乐观心态,学会释放压力。
定期体检,排查隐患: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脑血管健康检查,如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头颅MRA/CTA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动脉瘤等问题。
五、 专家最强音: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神经外科医生最痛心的就是看到患者因延误救治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脑卒中,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都有严格的“时间窗”;对于动脉瘤破裂,更是分秒必争的抢救。
请牢记:
不要犹豫: 一旦出现上述任何预警症状,不要抱着“休息一下看看”的侥幸心理。
不要自行服药: 在未明确诊断前,切勿自行服用降压药或止痛药,这可能掩盖病情或造成反效果。
不要自行驾车去医院: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能在路上进行初步处理和评估,并提前通知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如卒中中心)做好准备,开启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节省宝贵时间。
秋风虽劲,健康更重。希望这份攻略能帮助您和家人安然度过这个秋天,守护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枢”。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也了解到这些重要的健康知识吧!
Copright© 2022 连云港市脑科医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595号